在封建王朝新君主继位之后,如果皇帝年幼还无力处理国事,一般有两种处置办法,一种是内阁群臣代为议政,是为辅政大臣,而另一种就是由皇后或者皇太后垂帘听政了,那么历史上的垂帘听政是怎么来的呢?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!
垂帘听政简称“垂帘”,是指封建时代由女后辅佐幼主临朝听政,在殿上宝座前用帘子遮隔,处理国家大事。女后归政叫“撤帘”。提起垂帘听政,大多数人会立刻想到慈禧太后,没错,她把持朝政长达四十七年,是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人。但是,垂帘听政从何而来,谁又是始作俑者呢?
其实历史上早有女主临朝称制,但是“垂帘听政”中的“帘”恐怕是唐代武则天的发明。根据《旧唐书?高宗本纪》记载:自从诛杀上官仪后,高宗每次临朝,则天皇后都垂帘于御座之后,参与处理国家大小政事,人称“二圣”。当然,怀有野心的武后并未满足于“垂帘”,她最终突破了这道帘幕,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女皇帝。
女性临朝听政要垂帘,缘于古代女子的特殊身份以及地位。古代女子必须恪守封建闺律,注意一言一行。她们平常不便抛头露面,严格遵守男女授受不亲。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、皇太后,更是必须要遵守这些对女性的特殊要求,不能轻易让男子窥见。因此在辅助幼主处理朝政时,需要在殿上宝座前用帘子遮隔,实行“垂帘听政”。
女主临朝称制是从谁开始的
西汉:高祖吕后的皇后之玺
封建时代,在嗣君年幼,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,往往需要皇后或皇太后临朝听政,处理国家大事,这被称作女主临朝称制。“王言曰制”,称制自然就是皇帝应有的权力,历史上最早“临朝称制”的女主可能要算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芈八子,她为日后有野心把持朝政的后妃们开了一个成功的范例。
芈八子是秦惠文王来自楚国的姬妾,芈是楚国的国姓,而八子是她的封号。八子的地位不高,在当时秦国后宫的八级——皇后、夫人、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长使、少使——中,居于中下游。因此,在秦惠文王身后,她和儿子嬴稷就在皇后和新君秦武王的合谋下,被送去燕国当了人质。三年后,秦武王死于意外。芈八子在燕国的支持下,果断地联络了自己的异父弟魏冉拥立嬴稷回国,经历了三年的“季君之乱”,终于使嬴稷登上了王位的宝座,成为秦昭王。她也因此成为“宣太后”,并在秦国临朝称制了四十一年。在她统治期间,秦国的国力日益强盛,为她的玄孙嬴政统一六国积累了实力。
大一统王朝中首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是西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。她在儿子惠帝死后正式临朝代行天子之权,是当时西汉真正的掌权者。在她执政的七八年中,史书中直接以“高后某年”记事,《史记》《汉书》等正史也为她专门立了帝王资格的“本纪”。吕后的执政生涯也算成功,她虽然扶植诸吕,对待朝臣心狠手辣,但政治局面基本稳定,社会经济得到恢复,为其后的“文景之治”打下了基础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35715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